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5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来为以后的工作做一份计划吧。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但有一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本学期重点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状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在数学学习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图形的运动、长方体和正方体三个单元。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2、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来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
3、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以激励表扬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展开竞争,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一、全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具体可分解如下:
在"数与代数"领域教学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图形的变换和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在学习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来教学,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还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整理与练习等栏目与版块。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1、基础知识和技能:
①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②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③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⑤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⑥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⑦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⑧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解决问题和方法
①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 ……此处隐藏28010个字……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
难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
七、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强化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学生能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一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升。
八、教学进度
一、图形的变换(4课时)
二、因数与倍数(6课时)
1、因数和倍数 …………………………………………………… 2课时左右
2、2、5、3的倍数的特征 ……………………………………… 3课时左右
3、质数和合数 …………………………………………………… 1课时左右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课时左右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课时左右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粉刷围墙………………………………………………………… 1课时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
1、分数的意义…………………………………………………… 4课时左右
2、真分数和假分数……………………………………………… 3课时左右
3、分数的基本性质……………………………………………… 2课时左右
4、约分…………………………………………………………… 4课时左右
5、通分…………………………………………………………… 4课时左右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课时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课时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课时左右
六、统计(3课时)
打电话……………………………………………………………… 1课时
七、数学广角(2课时)
八、总复习(4课时)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5一、班级情况分析:
五(1)班共66人,大部分学生活泼、好动,学习自学认真,字体书写工整,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平均85.1分,优分率76%,及格率98.5%。学生知识掌握的较好的地方有:基础知识、概念掌握得较牢固,口算、计算掌握较好。不足之处:部分学生比较粗心,运用知识不够灵活。
二、主要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结合操作活动和图形语言,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了解倒数的含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在具体情境中,借助操作活动,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
理解并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通过观察、比较,体会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六单元百分数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能运用百分数表示事物。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之间的互化。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长方体(一)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及其展开图。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经历展开与折叠、寻找规律等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探索规律的能力。
2、第四单元长方体(二)
通过操作活动,理解体积、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容积的计量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米3、1分米3、1厘米3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三)统计与概率
第七单元统计
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通过实例,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通过实例,理解并会计算中位数、众数,能解释其实际意义;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能通过报刊杂志等媒体中的数据或统计图表获得有效的`信息。
(四)综合应用
数学与生活、数学与购物
三、重、难点
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能进行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之间的互化,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四、教学实验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措施
1.提供具有丰富现实背景的题材,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重视多种操作活动的安排,关注知识、方法的形成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
3.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探索的全过程,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重视通过“综合运用”,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5.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所学内容的总结与反思,学会条理化和系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