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负数》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1负数是过去小学数学里没有的内容,本节课结合现实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学会读写负数,理解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
目标预设
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正数、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一步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3.让学生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
4.通过介绍古代中国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对于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
设计理念
本堂课注重寻找尽可能多地承载负数本质意义而又具体直观的数学模型,以顺应从具体直观到抽象的人类认识的提升规律;注重沟通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以避免形成以后学习的认识障碍.
设计思路
首先,由两个数“1”和“2”写出一些算式,引出问题1-2=?,创设了一个开放的、纯数学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学习负数的需要和兴趣.然后让学生通过生活经验中的相反意义的量,自主创造出负数的表示方法,接着通过课本例1、例2的教学,理解负数的意义以及负数的读、写方法,最后通过与生活链接,内化学生对负数两层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提示冲突 激发需要
1.请同学们用1、2这两个数组成尽可能多的加法和减法算式.(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教师让学生汇报得出如下算式:)
加法:2+1=3 1+2=3
减法:2-1=1 1-2=?
2.1-2等于多少?有谁知道?这已经不能用我们所学的数来表示了,它应该用我们今天所学的新数来表示.(可能有些同学知道用负数表示)
师:这会儿,有些同学可能有想法了,我们已经认识了无数个数,为什么还要学习一种新数呢?其实,不仅1-2等于多少有这样的要求,还因为生活给我们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设计意图:数学发展扎根于现实生活,还扎根于数学自身内在发展的需要,根据数学自身内在发展的需要,由两个数“1”和“2”写出一些算式,引出问题,创设了一个开放的、纯数学的教学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这样引入简洁、高效,更为学生理解负数是因运算而出现的新数,有了负数,才能实现加减运算的封闭,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联系生活 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情境:两辆公交车分别有4人上车和4人下车.
老师把图中3号车上车4人、5号车下车4人表示成这样(如下图)你觉得是不是已经把图意表达清楚了?为什么?
上下车的情况
3号车
4人
5号车
4人
生:没有,看不出到底是上车4人还是下车4人。
师:也就是说虽然都是4人,但两个4人表示的实际意义是相反的。它们是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板书:相反意义)。那么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把它们区别开吗?共3页,当前第1页123
2.交流大家的想法。
3.介绍人类探究的历程并比较各种表示方法.
师:相反意义的量怎么表示,历史上的数学家在这个问题上浪费了很多周折,他们想了各种各样的方法。例如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画斜杠来表示,加不同的学号表示。(讲解出示历史上的各种写法,+、-的表示法也出示在其中)
师:怎么样,是不是和我们刚才想得差不多。真是方法各有各的不同,但道理是一样的,那就是我们以前学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我们需要寻找一种新的表示方法。哎那么多写法中,你觉得哪种写法的数学味最浓呢?
师:对,就是这个道理,20世纪初,这种表达的方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所以一直沿用至今。但读法上有了变化,分别读作正3和负3,符号分别叫正号和负号。
4.试一试:下面的两个量是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请用“+”或“-”的方法表示它们。(小黑板出示)
(1)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2)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3)水面上升0.3米,水面下降0.2米。
(4)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1.8千克。
5.概括: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今天我们接触了一种新数,称之为负数,前面的符号就叫做负号。而原先那些数就叫做正数,前面的符号自然就叫正号。
6.你们还能再说出一些正数和一些负数吗?能举得完吗?
(设计意图: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一个用正数表示,一个就用负数表示,就负数概念而言,其经验性表现为负数可以用来记录生活中的相反意义的量,学生没有生活经验的积累,就会难以在生活经验层面上使用负数,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应首先帮助学生建立充分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再进行对负数的'理性认识,所以,教者先从相反意义的量入手教学)
三、沟通联系 丰富认识
同学们,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们又创造了负数。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进一步认识负数。(提示课题:认识负数)
1.教学例1。
(1)电视台每天都会播放天气预报,你们知道是用什么来测气温的吗?(课件出示温度计)
观察温度计上数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课件突出两个刻度4)这两个4表示的温度一样吗?为什么?
(2)你会用今天学习的正数、负数分别表示这两个刻度所指的温度吗?
师:温度计是通过水银柱的高低变化来表示气温变化的。带有箭头的直线大家并不陌生吧,在下面的直线上,你觉得在0左右两边的两个点,哪个点表示+4?哪个点表示-4呢?说说你的想法。同桌之间可以通过讨论来完成。
(讨论结束后,小组代表汇报)
(课件出示显示香港18℃、北京-8℃、哈尔滨-12℃的温度计)同学们能试着在带有箭头的直线上大致找出三个点,分别来表示-8、-12、18吗?说说你们的理由。
随学生的回答出示下面的数轴。
师:看着这条直线和直线上的数,你能围绕今天学习的内容说一句话吗?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小结:负数都在“0”的左边,正数都在“0”的右边;负数都比0小,正数都比0大;“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数轴上找点,不仅有数值 ……此处隐藏21305个字……(指出是正号不是加号,意义和读法都不同了)再写一个4(板书),大家跟我一起来比划一下。+4也可以直接写成4,把正号省略了。所以同学们所说的4℃也就是+4℃。(板书)
②北京的气温比0℃低,是零下4摄式度。我们可以用-4℃来表示零下4摄式度(板书-4)。跟老师一起来读一下。写的时候可以先写一个负号(指出是负号不是减号)再写一个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划一下。
(5)小结:通过刚才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温度时,以0℃为界线,用象+4或4这些数可以来表示零上温度,用-4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度。
2、试一试:学生看温度计,写出各地的温度,并读一读。(写在卡片上)
3、听一段中央台的天气预报,将你听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温度记录下来。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得出:以零摄式度为界线,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
三、学习珠峰朗玛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朗玛峰的最新海拔高度。老师把有关网页带来了。(课件出现网页,上面有简单的文字介绍)。谁来读一读这段介绍。
2、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课件动态地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3、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动态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
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吗?
(1)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
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2)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四、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课件显示)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你们想帮它们分分类吗?
2、学生交流、讨论。
3、指出:因为+8844.43米也可以写成8844.43米,所以有正号和没正号都可以归于一类。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① 如果都同意分三类的,老师可以出难题:我觉得0可以分在4它们一类啊,你们怎么来说服我?
② 如果有学生发表分三类的,有的分两类的,可以引导他们互相争论。
4、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就象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象+4、4、+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象-4、-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这节课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正数和负数。(板书:认识负数)
五、联系生活,巩固应用
1.练习一第2、3题
2.你知道吗: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 水结冰时的温度是____。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15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苏教版)第1-3页上的例1、例2,书上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通过观察和讨论,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并在教学中渗透对立、统一的辨证思想。
3、通过实列巩固,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负数,理解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
理解正数、负数与0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没有0刻度的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
1、选择喜欢的方式记录下列各数:
(1)、在一场足球比赛中,育明小学上半场进了2个球,下半场丢了2个球。
(2)、我校本学期转进学生6人,转出5人。
(3)、李叔叔做生意,10月份赢利1800元,11月份亏损500元。
师:出现在信息中的两个量都是怎样的两个量?
生:是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
独立思考怎样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把想法记录下来。
2、小组合作交流,选择最为简练的记录方法。引出:+(正号)、-(负号)。
小结导入:在生活中,有许多意义相反的情况存在我们都要用到正负数,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负数。
二、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
1、借助温度计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用温度计显示四个城市的的天气情况(课件出示)
学生用已学的知识读一读温度计上的温度,并用数表示各城市的温度情况,
2、学生动手拨一拨,感知0与正负数的关系。
质疑:0是正数还是负数?
通过实际操作得出结论:在温度计上0摄氏度是0上温度和0下温度的分界点,所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出示存折上的存入与支出数
让学生说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并得出结论:存入用正数表示,支出用负数表示。
4、介绍正负数的读写
师:正数前的符号可以省略不写,如+500可以写作500;
师:正号可以省略,负号呢?
生:不可以,那样正数和负数就分不清了。
三、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
1、快速抢读并判断(书上做一做第一题)
2、珠穆朗玛峰大约比海平面高8844米,记为(),
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记为()。
3、刘翔在第十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半决赛中,110米栏的成绩是13.42秒,当时赛场风速为每秒-0.4秒。如果风速为+0.4秒,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学生交流后回答,并请两位学生上台表演相对而跑。
四、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地方需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的吗?
师:你对负数还想了解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