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精选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掌握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1)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
(2)用方程的思想认识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利用公式知三求一;与通项公式结合知三求二;
2.通过公式的灵活运用,进一步渗透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等价转化的思想.
3.通过公式推导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的严谨性的训练,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先用错位相减法推出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而后运用公式解决一些问题,并将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结合解决问题,还要用错位相减法求一些数列的前项和.
(2)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是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与应用.公式的推导中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分类讨论思想,错位相减法等),这些思想方法在其他数列求和问题中多有涉及,所以对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的要求,不单是要记住公式,更重要的是掌握推导公式的方法.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是分情况讨论的,在运用中要特别注意和两种情况.
教学建议
(1)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一节为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与应用,一节为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的综合运用,另外应补充一节数列求和问题.
(2)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是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实例,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证明结论.
(3)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的其他方法可以给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4)编拟例题时要全面,不要忽略的情况.
(5)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的综合运用涉及五个量,已知其中三个量可求另两个量,但解指数方程难度大.
(6)补充可以化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数列求和问题.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等比数列前项和的公式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初步运用这一方法求一些数列的前项和.
(2)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猜想、分析、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3)通过教学进一步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辩证观点,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公式的推导及运用,难点是公式推导的思路.
教学用具
幻灯片,课件,电脑.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问题见教材第129页)提出问题:(幻灯片)
二、新课讲解:
记,式中有64项,后项与前项的比为公比2,当每一项都乘以2后,中间有62项是对应相等的,作差可以相互抵消.
(板书)即,①
,②
②-①得即.
由此对于一般的等比数列,其前项和,如何化简?
(板书)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
仿照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求和方法,等式两边应同乘以等比数列的公比,即
(板书)③两端同乘以,得
④,
③-④得⑤,(提问学生如何处理,适时提醒学生注意的取值)
当时,由③可得(不必导出④,但当时设想不到)
当时,由⑤得.
于是
反思推导求和公式的方法——错位相减法,可以求形如的数列的和,其中为等差数列,为等比数列.
(板书)例题:求和:.
设,其中为等差数列,为等比数列,公比为,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和.
解:,
两端同乘以,得,
两式相减得
于是.
说明:错位相减法实际上是把一个数列求和问题转化为等比数列求和的问题.
公式其它应用问题注意对公比的分类讨论即可.
三、小结:
1.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推导中蕴含的思想方法以及公式的应用;
2.用错位相减法求一些数列的前项和.
四、作业:略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2一.教材分析。
(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数学
( 5),是数列这一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如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等等,而且公式推导过程中所渗透的类比、化归、分类讨论、整体变换和方程等思
想方法,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学素养。
(2)从知识的体系来看:“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与“等比数列”内容的延续、不仅加深对函数思想的理解,也为以后学数列的求和,数学归纳法等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
( 1)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掌握了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与方法,等比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
( 2)教学对象:高二理科班的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浓,表现欲较强,逻辑思维能力也初步形成,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年龄的原因,思维尽管活跃、敏捷,却缺乏冷静、深刻,因而片面、不够严谨。
(3)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来看:学生很容易把本节内容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从公式的形成、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这是积极因素,应因势利导。不利因素是:本节公式的推导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有着本质的不同,这对学生的思维是一个突破,另外,对于q = 1这一特殊情况,学生往往容易忽视,尤其是在后面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错。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教材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公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并能初步应用公式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公式推导方法的探索与发现,向学生渗透特殊到一般、类比与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从探索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的奇异美、结构的对称美、形式的简洁美。
四.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公式的 ……此处隐藏21146个字……一种论证方法。因此,在不完全归纳法的基础上,必须进一步学习严谨的科学的论证方法——数学归纳法,这是促进学生从有限思维发展到无限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本节内容又是培养学生严密的推理能力、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体验数学内在美的好素材。
二、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数列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不完全归纳法,已经由一定的观察、归纳、猜想能力。
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而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由有限多个特殊事例得出的一般结论不一定正确。
(2)初步理解数学归纳法原理。
(3)能以递推思想为指导,理解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学命题的两个步骤一个结论。
(4)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相关的简单的恒等式。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数学归纳法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观察、归纳、猜想、分析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
(2)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辨证思维素质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对数学归纳法原理的探究,亲历知识的构建过程,领悟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辨正唯物主义观点。
(2)体验探索中挫折的艰辛和成功的快乐,感悟数学的内在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喜欢数学。
(3)学生通过置疑与探究,初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借助具体实例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掌握它的基本步骤,运用它证明一些与正整数有关的简单恒等式,特别要注意递推步骤中归纳假设的运用和恒等变换的运用。
2.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数学归纳法证题的严密性和有效性。
(2)递推步骤中如何利用归纳假设,即如何利用假设证明当时结论正确。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交往性教学方法,以学生及其发展为本,一切从学生出发。在教师组织启发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欲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共同探究多米诺骨牌倒下的原理,并类比多米诺骨牌倒下的原理,探究数学归纳法的原理、步骤;培养学生归纳、类比推理的能力,进而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与正整数n有关的简单数学命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重视教师的组织引导,又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交流性和合作性。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情境一:根据观察某学校第一个到校的女同学,第二个到校的也是女同学,第三个到校的还是女同学,于是得出:这所学校的学生全部是女同学。
情境二:平面内三角形内角和是,四边形内角和是,五边形内角和是,于是得出:凸边形内角和是。
情境三:数列的通项公式为,可以求得,,,,于是猜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结论:运用有限多个特殊事例得出的一般性结论,即不完全归纳法不一定正确。因此它不
能作为一种论证的方法。
提出问题:如何寻找一个科学有效的方法证明结论的正确性呢?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数
学归纳法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
(二)实验演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1.几何画板演示动画多米诺骨牌游戏,师生共同探讨:要让这些骨牌全部倒下,必
须具备那些条件呢?(学生可以讨论,加以教师点拨)
①第一块骨牌必须倒下。
②两块连续的骨牌,当前一块倒下,后面一块必须倒下。
(启发学生转换成数学符号语言:当第块倒下,则第块必须倒下)
教师总结: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就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
2.学生类比多米诺骨牌原理,探究出证明有关正整数命题的方法,从而导出本课的重心: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其证明的两个步骤。(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完善,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
数学归纳法公理:(板书)
(1)(递推基础)当取第一个值(例如等)结论正确;
(2)(递推归纳)假设当时结论正确;(归纳假设)
证明当时结论也正确。(归纳证明)
那么,命题对于从开始的所有正整数都成立。
教师总结:步骤(1)是数学归纳法的基础,步骤(2)建立了递推过程,两者缺一不
可,这就是数学归纳法。
(三)迁移应用,理解升华
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差数列中,为首项,为公差,则通项公式为.①
选题意图:让学生注意:①数学归纳法是一种完全归纳的证明方法,它适用于与正整数有关的问题;
②两个步骤,一个结论缺一不可,否则结论不成立;
③在证明递推步骤时,必须使用归纳假设,必须进行恒等变换。
此时学生心中已有一个初步的证明模式,教师应该规范板书,给学生提供一个示范。
证明:(1)当时,等式左边,等式右边,等式①成立.
(2)假设当时等式①成立,即有
那么,当时,有所以当时等式①也成立。
根据(1)和(2),可知对任何,等式①都成立。
例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时
选题意图:通过师生共同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数学归纳法证题的两个步骤和一个结论。
例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时
选题意图:①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数学归纳法的严密性和合理性,从而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②掌握从到时等式左边的变化情况,合理的进行添项、拆项、合并项等。
(四)反馈练习,巩固提高
课堂练习: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时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上黑板板演,要求书写工整,步骤完整,表述清楚,如果发现学
生证明过程中的错误,教师及时纠正、剖析,同时对学生板演好的方面予以肯定和鼓励。)
教师总结: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和正整数相关的命题时,要注意以下三句话:递推基础不
可少,归纳假设要用到,结论写明莫忘掉。
(五)反思总结
学生思考后,教师提问,让同学相互补充完善,教师最后总结,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
生抽象、归纳、概括、总结的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弥补和及时调整下节课的教学方向。
小结:(1)归纳法是一种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分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两种,
而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不具有可靠性,必须用数学归纳法进行严格证明;
(2)数学归纳法作为一种证明方法,用于证明一些与正整数n有关数学命题,它的基本思想是递推思想,它的证明过程必须是两步,最后还有结论,缺一不可;
(3)递推归纳时从到,必须用到归纳假设,并进行适当的恒等变换。
(六)作业布置
选修2-2习题2.3第1题第2题